确认了逻辑之后,确认了大盘没有主跌风险之后,在上涨和加速中找卖点,在回踩和恐慌中,找买点。
(2025年11月3日)
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的,是上班族,这样的话,从选股的角度,你就要选一个长期逻辑强大的赛道。这个赛道要有想象空间,长期能兑现业绩,且最好处于渗透率提升的早期阶段,能形成市场共识,选中里面的优质龙头,组建自己的池子,这个池子不要太大,最多20只股足够了,你只做这里面的股,外面的一律别看(这一点非常关键,有时候就是因为你看得多,感觉到处是机会,反而导致追涨杀跌,无法专注,切记,专注是一种稀缺能力)。
股池有了之后,你不要着急买,而是等到绝对的衰竭点,等无人问津的时候,然后再入场。这种点100%会到来,就看你有没有耐心等到。
绝对的衰竭点,意味着,你会错过一些机会,有些时候不到衰竭点可能就会涨。所以,等到绝对的衰竭点,很安全,但是会经常性踏空。这个东西既矛盾又统一,安全性和风险性无法兼得,就看你选择什么,怎么找平衡。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克服,就是一旦到了真正的衰竭点,成交量下来了,市场上无人谈论了,你自己会开始怀疑逻辑,你能不能坚定自己的判断?这是另一个关键。
绝对的衰竭点介入后,止损设置宽一点,一般来说,就很难触发你的止损了。因为你是在绝对衰竭点买的,意味着已经调整很久了,供应已经衰竭了,一般很难再有大跌,除非是出现极端行情,在成交量足够的市场,衰竭点买入后,你的止损点都很安全。
买入后,剩下的,就是等待。要么等触发止损,要么等触发止盈。不触发,就不要交易。因为有止损挡着,所以你的亏损是恒定的,是提前界定好的,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
等待这一步,也非常关键,需要克服外面的诱惑。你等待的时候,时不时会有很多穿着裸露的美女来喊你,这些美女都是诱惑你偏离自己原则的,如果你一时激情弄不好就会染上一身病,即便是染不上病,因为你偷尝禁果一次,感觉很爽,后面你就无法坚持原则了,终究有一天你会付出代价,这就是很多人无法坚持体系的核心原因。
等待会出现两个结果,止损或者止盈。触发止损严格执行。不触发止损,那就是触发止盈。止盈是门学问,和止损点不一样。止损点是唯一的,止盈点不是。市场如果很强,止盈不要收太紧,可以采取分批卖出,加速先卖一半,剩下一半让它奔跑,等反转。这样,不会错过大的趋势性行情。如果市场不够强,那就收紧止盈,加速就走。这样,就不会有反复的过山车,更不会被套在山顶死拿巨亏。
触发止损或止盈之后,手持现金,等下一次机会,也就是下一次绝对的衰竭点,不给机会,就不要交易。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。
这个过程如果你能做好,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执行,一年下来,你不赚钱的概率非常非常低。长期看,你会稳定盈利。
但是我同时也告诉你,一万个人里面,能有10个做到的就不错了。因为你需要克服的弱点太多了,你需要对体系强大的信任,对逻辑深入研究和理解,对池子外的涨跌和诱惑完全免疫,跌下来不惧,涨起来不贪。这里面的每一条,都够你修炼好多年的。所以说,事实上,你就是和自己在战斗。
如果你一直无法稳定盈利,建议你把今天讲的,收藏起来,用个小账户自己去模拟我的这个模型,试试看。我现在做的波段,基本上是这个框架,只不过我全职交易,有时间,所以波段做的小,池子更大,轮动更快。今天讲的这个模型,相当于把我现在做的模式,节奏放慢了,池子缩小了,波段放大了。
(2025年10月31日)
越跌越买的策略本身就是错的。我给大家讲过很多次,如果你没有把握,就要从仓位管理层面对一个行业进行限制,比如最多不要超过20%或30%,这样就不会把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了。都是必走的路。
(2025年10月30日)
千万不要依据消息炒股,切记,消息不是你的买卖信号
很多消息到我们这里,已经都是好几手了,很多时候,消息就是收割你的工具。
唯一指导你操作的,就是买点和卖点。
(2025年10月30日)
大家一定要学会有所放弃,学会放弃,是交易的简化解法。你不可能所有的机会都抓住,更不可能都无缝对接,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,就是通过逻辑过滤一下,放弃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方向。
我个人就是不做公用事业,不做银行,不做夕阳产业,这么一过滤,排除掉了很大一部分,就简单多了,精力也够用了。不是说我不做他们就不涨,而是说我主动放弃,这样,我就更能聚焦于自己擅长的符合时代潮流的高景气方向。一旦你学会放弃,就能更加专注。
我给大家讲过无数次,学会抓机会并不难,但是学会放弃很难,因为放弃意味着你要拿着自己暂时不动或者调整的方向,看着别的方向涨,这是一种煎熬,但也是一种修行。
交易,乃至人生,都在比拼善于放弃的智慧。
(2025年10月27日)
很多人不理解我讲的东西,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入口,就错了。
我日常讲的所有的东西,以及我思考问题的基础,都是建立在波段思维之上的。牛熊思维,和波段思维,看到的市场是不一样的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从波段思维来讲,难度最低的时候、最容易赚钱的时候、胜率最高的时候,就是调整或者恐慌后,也是大多数人认为不行的时候。反之,难度最高的时候、最难赚钱的时候、胜率最低的时候,反而是大涨后或者发酵后,也是大多数人挤破头要冲进去的时候——这一点,已经反复被市场证实!这次的行情又是如此!
这就是波段思维。但是如果你是牛熊思维,非牛即熊,你的理解绝对和我不一样。
波段思维和牛熊思维,是有巨大差异的。
1、牛熊思维,看市场直上直下,非牛即熊。
2、波段思维,不存在牛熊,就是当前这个位置,有没有概率优势,在当前位置下单,未来(几日或者几周)有没有机会高抛出去?有的话,就是一笔有概率优势的可能成功的交易。
所以,波段思维根本不存在错过一说,因为波段机会时刻都有。
很多人看不明白我的策略,或者说理解不了我的操作,基于思维模式的出发点,就是不一样的。
建立了波段思维,你对于当前市场上的各种情绪,就是降维打击。不是说你每一次都会对,而是说你将超脱于市场各种博弈和情绪之上,不会随意被影响,而是能利用短期情绪的高点和低点,逆向收割。
而很多人依然还活在发酵后追涨,调整后杀跌的生物链最底端,这种牛熊思维,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判断——用宏大叙事框定市场,却忽视了微观波动中的结构性机会。
波段思维和牛熊思维两者的差异,本质是认知维度的碾压。
一、牛熊思维:直上直下的认知陷阱
牛熊思维者眼中,市场只有两种状态:要么是“万物暴涨”的牛市,要么是“泥沙俱下”的熊市。这种思维源于三个致命误区:
1、线性外推的惯性:牛熊思维者习惯用过去推导未来。例如,2024年A股持续调整时,悲观者认为“跌破2800点后必然崩盘”,行情却在9月份最悲观的时候启动。正彼得·林奇所言:“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”,但牛熊思维者往往在绝望中割肉。
2、宏大叙事的绑架:他们沉迷于“经济衰退论”“通缩论”等宏观叙事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再差的行情也有30%个股跑赢大盘。
3、情绪化决策的循环:牛熊思维与市场情绪共振——上涨时认为“这次不一样”,下跌时坚信“这次更糟糕”。2025年2月科技股剧烈波动时,牛熊思维者频繁追涨杀跌,而波段交易者却通过“买在恐慌,卖在亢奋”收割利润。
所以,牛熊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,它将复杂多变的市场简化为”牛市-熊市”的判断题。这种思维模式源自人类与生俱来的分类本能——远古时期人类需要快速判断”安全-危险”,这种生存本能被错误地投射到现代金融市场。
二、波段思维:微观视角下的概率游戏
波段思维的底层逻辑,是将市场分解为可操作的片段,其核心在于三个维度:
1、无视牛熊,只问位置和概率优势
“当前位置有没有概率优势?”这是波段交易者的核心问题。当大盘市场情绪崩塌时,他们敢于在恐慌中买入,当市场转强的时候,他们敢于在主线板块回踩时加仓。
2、动态决策的精密算法
波段交易是一套严谨的程序,包括市场强弱判断、交易方向选择、买卖点锚定。强势市场容忍波动做大波动,弱势市场收紧止损止盈。
3、反人性的逆情绪操作
波段交易短期总是逆情绪操作的,高潮人声鼎沸减仓,而恐慌无人问津加仓。和价值投资的长期交易不同,波段交易考量的是短期市场情绪,在信息泛滥传播快速的时代,投资者更容易情绪化,所以,更容易被波段交易的逆情绪方法捕捉。
总之,思维的核心:
时间维度:拒绝”永恒正确”的执念,专注短期(比如2-4周)的有效交易窗口;
空间维度:不预测绝对高低点,把握15%-25%的有概率优势的波段,强势市场放大波段,弱势市场收紧波段;
能量维度:通过量价语音识别不同位置的概率。
三、思维博弈:为何90%的人学不会波段?
1、时间尺度错配:牛熊思维者盯着周线月线图争论多空,波段思维者却在日线甚至60分钟线寻找买卖点。前者像用天文望远镜看路,后者像用显微镜做手术。
2、概率与完美的冲突:例如,波段交易追求“60%胜率+2:1盈亏比”的统计优势,而牛熊思维者渴望“100%确定性的暴利”。
3、执行力的反人性考验:当市场恐慌时,牛熊思维者选择“等走好”,而波段思维者看到的是“赔率空间”。下跌中,波段交易者可以通过“恐慌性放量+催化”模型在波谷抄底,但普通人难以克服“接飞刀”的恐惧。
四、破局之道:构建波段思维,重置认知坐标
1、删除“牛市”“熊市”等词汇,改用“强势区间/弱势区间”、“波峰/波谷”、“高潮/衰竭”等去理解市场;
2、构建适合波段交易的股池,科技类波动大的天然适合波段操作,而波动小的类似于公用事业类,就不适合波段操作。本质还是让选股和体系实现自洽。关于体系的自洽,详见我这篇文章:我和巴菲特
3、量化交易信号:市场强弱、仓位管理、买入条件、卖出条件、止损条件等;
4、建立反馈闭环:每周复盘(统计胜率、盈亏比、最大回撤)、错题归因(将亏损交易归类为“模式内止损”或“模式外冲动”,前者坚持,后者改正)。
市场的本质是混沌的,牛熊思维试图用简单的标签驯服它,而波段思维选择与波动共舞。当你能在市场暴跌时冷静计算“恐慌带来的赔率”,在暴涨时警惕“亢奋埋下的风险”,才算真正踏入交易的圣殿。
真正的市场赢家,既能在大的走势结构上看清潮汐方向,更懂得在小级别上捕捉浪花的力量,顺大势逆小势。这种认知升维带来的,不仅是账户数字的变化,更是对市场本质的深刻理解——这里没有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,只有永恒波动的概率艺术。
(2025年10月25日)
下雨就打伞,雨停就收伞。这才是最适合交易的思维模式。
很多人又说,那卖飞了怎么办?
我讲过无数次,卖飞和过山车(回撤),你终究要承担一个,不在这头,就在那头,优秀的交易者,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。
我的书里面专门有讲,只要是按照买卖点交易,就不存在踏空和卖飞,所谓的踏空卖飞,都是庸人自扰。按信号买入,没有买点你不买,何谈踏空?按信号卖出,出了卖点你卖掉了,谈何卖飞?你只赚自己那一段钱就行了,那才是属于你的。你眼中的所谓的踏空卖飞,都不是你体系的钱,不该你赚。
从波段策略的角度讲,波段思维的好处,就是把走势拆分为波段,一段一段的看,波段操作,更无所谓踏空卖飞,因为波段机会一直都有。从波段思维看,机会就像是地铁,几分钟就一班车。
《孙子兵法》里面有一句话:“故善战者之胜也,无智名,无勇功”。从字面的意思来看,指的就是:那些善于兵法、善于战斗的人,他们赢了以后往往不会有辉煌的战绩,以及赫赫有名的战功。
放在交易里面,什么意思?就是小步快跑。
波段策略就是小步快跑,是把走势拆分为一段一段的做,每一段都是一个机会,都有波段入场点和退场点,谈何踏空卖飞呢?一旦你适应了,会非常舒服。而凡人最大的问题,就是总是追求牛股,强势股,追求一日暴富,追求一口吃撑,吃成大胖子,反而是这种心态,导致你无法稳定盈利。
切记,卖飞才是稳定盈利的开始。
还有一点,卖了之后,你又不是拿着现金,而是低吸出买点的了,表面看卖飞了,其实可能下一只会盈利更大,这才是滚动思维,接力思维,而不是单项思维。
总是沉浸在上一笔交易上,说明你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(2025年09月19日)
每次一遇到盘面波动加大,遇到调整,你就会发现分仓的好处,也能理解仓位管理的重要性。
但是在上涨的时候,你就会嫌慢,分仓就是掣肘。
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,都有两面性,太急易折,稳定就慢。
你必须理解优点和缺点,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。
(2025年08月19日)
稳住心态,不要着相,不要被外围的各种诱惑控制,不要攀比,就是专注于自己理解的强逻辑方向,盯好自己的鱼漂,给机会就低吸,加速就减一点,让资金滚动起来。
贯穿始终的,是耐心,耐心等买点,耐心等卖点,没有买卖点,不要交易。无所谓踏空卖飞,无所谓强弱,一旦内心区分强弱,就有了攀比,一旦攀比,就着相了。
如果行情这么好,你还是不能稳定盈利,你就按我上面讲的试试看。一旦你理解了,并且能做到自我控制,盈利水到渠成。
交易是自我控制的游戏,缺乏自我控制,很难成功。
(2025年08月19日)
我给大家说,那种看见什么热,看见什么涨的好,看见什么最强,然后才去买什么,不太可能长期赚钱,运气好的话,有可能赚一笔,但是要及时撤退,大概率的结局,是不停的追涨杀跌(止损)。
止损率之所以高,核心原因就是追涨。低吸来说,止损率会大幅下降。
这种操作模式,在以往的行情,比如2006年或者2015年牛市,还有可能赚钱,因为那个时候的市场,差不多都是同涨同跌的,轮动特征不明显。
但是现在的市场生态,和以往完全不同。现在不是同涨同跌,而是具有清晰的轮动特征,每天领涨的板块都不同,且每个阶段都有强的,都有趴着不动的,如果你攀比心功利心太盛的话,会导致你总是嫌自己慢,总是有换到强势方向的冲动,最终结局就是追涨杀跌。这就是新常态。
比如,前几天你感觉创新药强,你追涨入场,就赚不到钱了,然后换到了机器人和军工领涨,机器人和军工你追涨入场,今天就开始调整了,换到了医疗器械领涨。
这种新常态,应该是和量化有关,也和村里控制力有关。
这种新常态下,从心态来讲,攀比心改不掉,就是追涨杀跌的根源。从操作来讲,我们讲的选好股做波段,顺大势逆小势,才是应对当下生态的核心。
(2025年08月07日)
这个市场,方向对了,买点再能控制好,然后多些耐心,不盈利很难的
但是呢,如果你总是沉不住气,总是嫌自己慢,看着每天眼花缭乱的机会心急火燎,你很难赚钱
你知道为什么吗?是因为钱不喜欢那种急躁性格的人。
真正的有钱人,你仔细观察,无论是做交易的还是做其他事业的,只要是能通过自己努力赚大钱的人,都很沉稳,很包容(接受多元化,接受失败),处变不惊。
从来没见过一个有钱人每天做什么事情都急急忙忙,慌慌张张,迫不及待,心急如焚。
财不入急门,切记。
想赚钱,先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钱人的性格。
(2025年08月05日)
你只要是仓位配置合理,按照我讲的几个强逻辑方向,适度分仓,然后不追涨,加速的时候还能减一点,回踩的时候低吸,且保持耐心,这个行情,即便是调整,也没什么,最多你有点小幅回撤,但是主线涨的时候,你就会快速盈利
但是,如果你激情交易,看到那个涨追哪个,还喜欢集中仓位单吊,即便是市场整体是牛市,你也有可能大亏,甚至伤筋动骨
一定要理解,复利的核心是控制回撤,而不是抓住多少机会,如果你能把回撤控制住很低的水平,不需要抓住每一次大涨,仅仅靠着复利,你就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收益
这些与其说是方法,不如说是心法,你心理首先要建立复利思维,才能指导你的行动。
(2025年08月20日)
要想达到我们策略的效果,我讲的几个条件,你必须都做到,而不是只做到其一,少了一项,和我就不是一个体系:
1、方向:逻辑要强,最好是主线,保持专注,不受其它脉冲方向影响;
2、个股:基本面要经得起检验,符合0-1或者1-10的业绩爆发或持续高增长阶段;
3、买点:只在正确的买点交易,除非是市场背景很强,且刚刚脱离平台,否则不能用突破买点(俗称追涨),只低吸,换言之,90%的买入都应该低吸;
4、卖点:加速给机会,至少减一半,空出资金去做下一个轮动机会;
5、仓位管理:适度分仓到3-5个方向,适度均衡配置。
上面5条,如果你有一条做不到,对不起,你和我就不是一个体系。方向和个股不对,买卖点不对,仓位分配不对,喜欢单吊,结果都会千差万别。
这5条你可以记下来,就是我交易的基本框架。
(2025年08月21日)
很多股,调整三五天,甚至调整一到两周,一两根阳线就修复了,这个我讲过多次吧?
只要是逻辑不变,结构不变,衰竭区的忍耐,就是必须的,你想跨过衰竭区,一点也不想等待,直接参与上涨,对不起,很难很难。我个人把那种买了之后就直接上涨的,都归为运气,而不是能力。而大部分时候,等待这个过程,必不可少。
我给大家讲过无数次,在某种程度讲,我们赚的是忍耐费。
(2025年09月10日)
最后编辑:十一张 更新时间:2025-11-03 14:13